江苏拾荒老人攒下21万元,去世前却绑在身上全烧掉,真相令人泪目

日期:2023-07-12 04:20:35 来源:潜雅艳美食


(资料图)

“ 儿不嫌母丑,狗不嫌家贫”——宋·释梵琮孝是中华传统美德,华夏文明素有“百善孝为先”的说法。如果没有母亲怀胎十月的辛苦,没有一朝分娩的折磨,没有父母十几年如一日的赡养与辛勤教导,那么一个人是绝不可能成长,并且有所成就的,可以说这世上大部分人在长大后所拥有的一切,全部来自于当初父母无私的奉献。

孝顺这两个字可以说是刻在华夏儿女骨血当中的第一传统美德,早在2000多年前的百家争鸣时代,不同流派的诸子百家也都对孝道有着同样的看法:《庄子内篇》有云:“事其亲者,不择地而安之,孝之至也。”无论是什么地方都让长辈感到安心,这是孝顺的最高境界;《孟子·滕文公章句下·第九节》则说得更加严厉:“无父无君。是禽兽也。”眼中没有父母君主之人,跟畜生无异;

著名史学家,写出“史家之绝唱,无韵之离骚”的司马迁在《屈原列传》中也表示:“父母者,人之本也。”父母是人之根本,做人万万不可忘了根。按理来说如今大家日子越过越好,物质生活得到了保障,精神文明也应当更上一层楼,但令人诧异的是,现在的人们却反而不如曾经那般重视孝道,靠着父母发家,却将父母弃之一边的大有人在,比如说今天要讲的这个陶老汉的两个儿子正是如此。

陶老汉是江苏阜宁县三灶镇人,地地道道的普通农家汉。陶老汉的人生路很是坎坷,小时候父母都去世了,幸好自己是个能干的,这才靠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勉强养活了自己,顺便娶了个媳妇一同搭伙过日子。媳妇很是勤快,陶老汉也是侍弄庄稼的一把好手,渐渐地日子倒也过得有滋有味。但意外总在不经意间降临,生下两个儿子后陶老汉的媳妇因没休养好而去世,从此陶老汉又变成了孤孤单单一个人支撑整个家,还顺便需要既当爹又当妈拉扯两个小儿子。

其中辛酸不为外人所道也,但日子熬着熬着,也熬出了头,陶老汉不仅将两个儿子全都养大成人,还给他们都娶上了媳妇,家中盖了新房,也攒下了两亩地产。按理来说此时的陶老汉应当可以享起了清福,但他的日子却并没有好过起来,两个儿子谁都只想顾着自己的小家庭,不愿赡养陶老汉。陶老汉无奈,也觉得心寒,但毕是自己跟老伴儿的亲生儿子,因此只能妥协分了家,自己搬去租了个破烂的屋子。

屋子四处漏风,仅仅是有个容身之所,并且由于老房子跟田地都分给了儿子,所以陶老汉一把年纪了,还只能重新出来赚钱,靠着拾荒维持基本生活,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十多年。时间一晃来到2014年,陶老汉感到自己的身子骨已经不太好,可能大限将至,于是找上两个儿子,希望生命的最后一程能够跟儿子一起生活下,稍微感受点儿子对自己的照顾;万万没想到的是就连老人家临终前的这点卑微请求,也没有一个儿子同意。

这下子陶老汉彻底凉了心,也没了生活指望,人到老年一下子受到如此重的打击,精气神立刻就去了,只剩最后一口气在。靠着这口气陶老汉跑去买了身新衣服,又洗了个澡,收拾地干干净净,没几天就在床上凄凉去世。陶老汉去世的消息还是街坊邻居告诉两个儿子的,面对从头到脚收拾地体体面面的父亲,儿子们没有一丝不舍,只是舒了口气,觉得省了不少麻烦事,也没多关心父亲,直接将其遗体拉倒火葬场去。

在焚化尸体的时候,火葬场的职工才发现不对劲,这炉子里怎么还有无数张百元大钞在火光中翻卷,然后瞬间被火舌吞噬?这奇特的一幕被他记在了心里,等陶老汉火化完,他将看到的这些告诉给了两个儿子。儿子们这才觉得不对劲,跑去翻找陶老汉的遗物,然后发现了一张存折,存折上显示着就在前几天,陶老汉将拾荒来的全部21万元积蓄全部取出,杨林看到的那在炉子中燃烧的一干二净的钱币不是冥币,而是真真实实的钱财!这其中的内幕让每个知晓的人都产生了无尽的深思,也引得不少人泪目,一个位儿子奉献了一生的父亲,在临终前究竟该有多绝望,才会将十多年攒下的全部资金全部绑在身上一同烧掉;而如果儿子们肯最后对他用些心思,哪怕是找人给父亲整理下遗容,这些钱也能被发现,只可惜陶老汉给儿子们留下的最后一丝机会,也被他们自己放弃了。

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,或许对一些年轻人来说,在意气风发的年龄,有着无数的重要的事情要去做,忙着工作,忙着恋爱,忙着组建自己的小家庭,因此遗忘了待自己最为真诚的父母;可父母的年龄摆在这里,别真等到父母去世后,方才记起他们对自己的好,这个时候再后悔已来不及。

标签:

品牌展会
全国巡演